返回 分类 首页

建筑的传教士——高迪和圣家族教堂

作者:佚名

简介:加泰罗尼亚的地域环境和宗教环境对高迪具有强烈的精神影响,对宗教和大自然的热爱贯穿于他一生的建筑活动中。圣家族教堂是高迪最伟大的宗教作品,概述了圣家族教堂的建造背景、丰富的细部设计及独特的结构形式,以及高迪创造性的模型工作方法及其对圣家族教堂的宗教热情。 在西班牙加泰罗尼亚的巴塞罗那,一座气势峥嵘的教堂令这个城市光芒万丈。它有着一种令人动容的宗教力量,史诗般矗立着,散发着强烈的气息,传达着超然遗世的美感。它的设计者是高迪,一个虔诚的基督徒,一个建筑的传教士。他用建筑表达自己的信仰并成为圣家族教堂的殉道者。而这个建筑本身也如同它的建筑传教士一样绽放出信仰的光芒。 各位书友要是觉得《建筑的传教士——高迪和圣家族教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的朋友推荐哦!

审判达尔文

作者:詹腓力

简介:中文版序言 主动拿起这本书来看的人,很可能是一位高级知识分子,大概想找一本具有挑战性、有新讯息的好书。你手中这书非但观点新,内容也特别丰富。除了有关达尔文的理论,他生平的轶事之外,书中还有涉及法律、戏剧、历史、逻辑、哲学、心理学、动物学、古生物学、教育学等方面的讨论。对于一位想开扩视野,喜欢自己找最新的资料和证据,然后作结论的人来说。这是一本必读的书。 这本书的论点你未必能全盘接受。但像你这样的读者所需要的,并不是一本你完全认同的书,因为你完全认同的书不会带助你开拓视野。而你手中的这本书,已经翻译成七种文只,在世界各地引起了近年罕见的反应。无论是自然科学家,社会科学家,哲学家及神学家,都热烈地参加讨论一个大家共同感兴趣的题目——再思达尔文及其学说。因此,在学海中涌起了一连串的巨浪。 作者的背景及写书的手法值得一提。他在芝加哥附近的一个小镇长大,自幼热爱中国人和中国文化,在适当的时候他自称:詹腓力。这是中国朋友“赐”他的名字。十六岁中学尚未毕业,他在小镇实在呆不下去了,于是写信给哈佛大学,请求将他从思想的死谷中拯救出来。哈佛竟然破格收了他。他自称并没有好好学习,四年后却以全班第一的身份毕业。他父母极力主张他继续学医,他却逃到非洲去当英语外教。结果,还是当母亲病危时才回到芝加哥大学钻研法律学。毕业时又是名列前茅。他曾任美国大法官华伦(Warrant)的助手,现任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法学院教授。他的专长是分析人在辩论时所用的词句及逻辑,所以,被誉为最有资格评论达尔文主义的学者。 达尔文物竞天择的理论,是现代思想的支柱之一,发展至今,已被学术界称为“新达尔文主义”,一般简称进化论。詹腓力认为深入讨论,必须将微观的Micro-evolution(微进化)与广义的Macro-evolution(广进化)两词分开,并小心定义和使用。生物种因遗传改变,加上自然选择,可以演化出新种,这是“微进化”;但一切复杂动、植物都由同一单细胞的祖先,经过漫长的岁月,渐渐进化而来,是“广进化”。两者不能混为一谈。詹腓力支持微进化,但对广进化的速度及机制提出质疑。自从我国科学家侯先光在云南省澄江县发现,远在五亿三千万年之前的石层中有复杂动物之后,获中科院特级奖的陈均远教授等证实:当时有一个“动物大爆炸”的现象。因为,动物界中所有不同体形构造,属于“门”一级的动物同时、一次性地、以爆炸性的姿态出现,完全没有渐进的痕迹,从此以后,再也没有新的“门”出现。传统的进化论受到挑战(见1995年7月19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动物大爆炸”的消息,近年在中央电视台及各大省市电台,都陆续不断报道。在这些已发现的古生物化石中,最复杂的首推属于脊索动物门的“云南虫”。它的图片将在1999年中国邮票上出现。此外,达尔文主义所强调的生存竞争只是特例,而生物界各成员彼此合作,相依共存才是通例。 詹教授评论各方学者争议的手法也很罕见。他是根据美国法律,站在法官中立、公正的地位,客观地综合比较控、辩双方提出的证据及理由。最后,还要公开用书面解释判决的因由。作者在书后面还附有详细的研究摘记,说明所引用的文献。所以,本书是支持和反对进化论两方面人士重要的参考工具。我以在生物学界工作数十年的经验确信:这是现今讨论进化论最佳的作品,特向大专以上的知识分子,乃至研究进化论的工作者,郑重推荐。 这本书简体版的出版是各方面很多人的努力结果。于繁体版在美国面世时,我已考虑在国内印行。经北京大学哲学系张志刚副教授推荐,我认定中央编译出版社为国内最合适的出版者。故恭请副总编王吉胜先生主持一切修订印刷事宜。另外,因我国尊重国际知识产权及出版的公法,我们必须取得原英文版及中文繁体版出版社的许可。我自愿就近做联系工作。却想不到经过向原作者、出版社、编辑室、最后代表律师等,一层又一层的接洽申请,再加上负责人也有更换,常常事倍功半,费时良多。我在中美不同的经济条件及社会文化之间的操作上,学了不少功课。希望以后能更迅速地为读者服务。庆幸这本好书终于能在你手中出现,就让我将它献给您——爱思考的读者。在翻译上有任何错漏不当之处,敬请赐教。 旧金山大学前生物系主任 钱锟 教授 1998年仲夏 各位书友要是觉得《审判达尔文》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的朋友推荐哦!

天主教教理

作者:教团

简介:各位书友要是觉得《天主教教理》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的朋友推荐哦!

小德兰诗集

作者:圣女小德兰

简介:取自梁雅明译本 方济会出版   思高圣经学会   1965年香港出版   1966年台湾出版 敬献给 耶稣的小白花 以庆祝她 列入圣品四十周年纪念 (1925-1965) 各位书友要是觉得《小德兰诗集》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的朋友推荐哦!

我的心,静守于安宁中

作者:德蕾莎修女等著

简介:德蕾莎修女等著 Kathryn Spink编 唐 鸿  译 光启出版社发行 In the Silence of the Heart By Mother Teresa of Calcutta Edited by Kathryn Spink Translated by Helen Tang Copyright ©1983,by Kathryn Spink Chinese copyright ©1998,by kuangchi Press,Taipri,Taiwan 译者简介: 唐鸿,辅仁大学德文系毕业,辅大语言研究所肄业,美国新墨西哥州立大学硕士。现旅居美国。译有《青少年牧咨商》、《我的心,静守于安宁中》。 本书以德蕾莎修女在各种不同场合所发表的言论为主轴,配合相关的圣经章节、内省性短文及祷词,纺织成一本柔和中带着刚毅的小书。它引人深入德蕾莎修女的内修底蕴,从而深思谦虚、宁静、贫穷以及爱的深邃内涵,并在具体生活中实践。 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我的心,静守于安宁中》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的朋友推荐哦!

耶稣会士

作者:佚名

简介:代序的几句心腹话  十数年前我在高小读书时,对于耶稣会有一种恶感,与窗友言谈时也多次提及。后经神父介绍耶稣会真相,这才隔膜洞穿了。同时也晓得以前的恶感是由于种种误会,不知内容发生的。我为补偿耶稣会并窗友们因我的言论所受的害处。又为感谢神父教导的恩情,特此译出这本书来,好使现在的公教青年,对于耶稣会的真相,略略认识一些。 本书原是狄神父Jean Dissard 的法文著作,专为使法国青年认识耶稣会写的,刊印于一九二九年七月底。上面先把耶稣会的精神粗枝大叶地叙个梗概,然后陈列几位会士的生活当作模范,务使实际与理论两相对照,不但内容可观,连在文艺上也有很大的价值。我为使这译本适合中华青年的心理,除掉译意外还下了一番删改补充的工夫。 为使读者晓得耶稣会是宗座的忠臣爱子,不是教宗的仇人,所以用了许多话,来陈述耶稣会对于宗座的服从精神,并历代教宗对于耶稣会的情感,颁发给耶稣会的上谕,赏赐给耶稣会的特恩异能…… 「中华耶稣会士」一章是斐化行Henri Bernard神父的著作,特此声明致谢。                敬爱青年的译者 徐保和                        一九三五,九,二。 各位书友要是觉得《耶稣会士》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的朋友推荐哦!

真福八端

作者:佚名

简介:真福八端各位书友要是觉得《真福八端》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的朋友推荐哦!

耶稣的母亲

作者:张春申

简介:此书名为《耶稣的母亲》张春申神父 著(耶稣会会士,现任该会中华省省会长)曾任辅仁大学神学院院长,为知名之神学教授,著述极丰,有《基督的教会》、《基督的启示》、《中国灵修刍议》、《耶稣的名号》、《耶稣的奥迹》、《神学简史》等。各位书友要是觉得《耶稣的母亲》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的朋友推荐哦!

入门之德

作者:圣方济各沙雷

简介:亲爱的读者,但愿你一秉成圣之心,善意地读此序言。 话说,李赛娜原是一位插花女郎,对于插花术非常精巧,能用一样花朵编成千百花球,画家包塞亚知此事,于心不甘,颇想和她一较长短,可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他所绘成的花样,绝没有李塞娜插成的那么推陈出新,于是他只好穷叹技不如人。同样,圣神所训诲启迪的虔诚之道,或因天主之仆而口述,或因教会作家而笔传,所传的圣道,固然毫无差异,可是,口才不同,笔锋各异,口述和笔传的格调,也就因人各殊了,至于我呢,在本书所写的,既不能标新立异,也不能独出心裁,更不必超越前贤,换句话说,我所贡献于读者面前的,仍旧是同样的花,可是,我所编织的花球,却与前贤们大异其趣,此无它,编装的手法不同而已。 一般指导虔诚之士,心中多半有个想法,以为受指导的人,理当远离尘世,或者在其日常生活事务中,理当有个脱尘绝俗之念。我的意见却不同,我愿教导的是在俗大众,他们可能住在城市,又可能住地家里,也可能住在宫中。就表面看,他们衣有锦銹,食有梁肉,住有高楼,度的是世俗生活,多次,由于生活环境的限制,他们根本不敢幻想,自己还能度一个虔诚生活。他们忖想,赖蛤蟆休想吃天鹅肉,世俗之子何能处在世俗中,而想一度虔诚生活呢?我说,你岂不曾听人说过,珍珠母住在海里,却未饮海水,在塞罗多林岛附近的海中,居然迸出了甜美的清泉,有叫着海盗的飞燕,掠过熊熊大火,却不会烧焦它的羽毛,同样,一个有毅力,有恒心的人,也能住在肮脏的世俗之中,而不受世俗的污染,也能在苦海里面,寻得甘饴的清泉,更能在情欲的烈火之下,保持心灵的纯洁,而不致烧毁自己虔诚生活的翅膀。诚然,这并非一个容易的课题,我希望大家,要付出更多更大的热诚,因此, 我就不揣简陋,撰写这部拙著,以期待那些心胸豁达,而向往虔诚生活者,有所助益。 本书的出版,并非完全由于我的自愿,先是,有一位品德不凡的仕女,她因获得天主圣光的启迪,立志度虔诚的生活,因而要求我从旁协助,我呢,从几方面讲,都有责无旁贷之感,何况很久以来我已发现她努力上进,志在非儿完不可,因此我认为孺子可教,便欣然答允不时加以指点。凡是适于她的生活环境,而又应当实践的事理,我都陆续写成笔记,交她不时阅读。以期作她修德进业之一助。后来,她将这些手稿,送给一位博学多闻,热心事主的会土阅览。他即浏览一番,认为这些拙文,大有益于世道人心,人们读后,势必获益一浅,因此,他极力怂恿我将它出版。这位会土,素为我所钦佩,他的友谊,对我影响很大,他的判断,常与我不谋而合,为此,我欣然接受了他的建议。 现在,我已校正了一遍,当删除的已经删除,当增的已经增入,但愿这个校订本,较前更为精当有益,更易为人们接受。可是,由于公务在身,时不予我,你在本书所找到的,绝没有什么完整的高论,只不过是一些诚恳的劝告,而且都是用浅近的文字写出,至少这是我立意要做到的。至于说,言词是否优美,我以为那是雕虫小技,非但不足一道,而且根本未曾想及,啊,值得我想念的事,还多着呢! 我之所以将此书写给‘费乐天’原有一种寓意存在。从前,我仅仅给一个人写了,现在,我愿以相同的劝告,供给更多的乐天之士,原来‘费乐天’三字,就是费心费力,乐乎天命之谓呀! 准此,在本书内,常出现一个乐天之灵,她即切愿度个虔诚的生活,便不时流露对天主的圣爱。于是,我将本书分成五卷,在第一卷内,我提供一些计划和体验想藉此将费乐天的成圣愿望,变作成圣的决定,(此一决定,是她在办了总告解之后,才痛下决心完成的)。在形式上,她先之民隆重的宣誓,继之以诚恳的领主,此时此地,她将自己完全交给救主,让自己进入天主圣爱之中。此事既毕,我便领她继续前进,给她指示方法,如何与天主结合的更亲更密,所用的方法有二,其一是善领圣事,因此,天主降临我们中间;其二是热心祈祷,因此,我们得以更其亲近天主,这便是第二卷的内容。在第三卷内,我指示她一些当修圣德,除非另有指示,或另有发现,否则绝不可轻意停止前进。在第四卷内,我教她知道仇敌利用各种陷阱的诱惑,并且教她如何前进。最后,在第五内,我请她稍息片刻,退而作一检讨,养养神,定定心,以期恢复勇气,增强体力,然后朝向那虔诚生活之路,再继续努力前进。 当今之世,反覆无常,我仿佛已经清楚在见到,有许多人曾这样说,个别指导人走向虔诚之道,只是属于修会人员以及热心之士,或者又说,此事颇费工夫,一个日理万机的主教,何能为此浪费时间,或者更说,此事容易令人分心,人世间有许多事情可做,何必一定要这些?亲爱的读者,我要和圣达尼斯同时答道:引导人灵走向成全之路,正是我们主教的本分,因为主教的地位,在人群中至为高超,正如赛拉芬之于普世一般,所以主教抽闲指导人灵,绝不是浪费光阴,而正是善用时间,古时,的主教们和教父们,也是日理万机,他们的勤劳,绝不少于我们,可是,证之他们的书藉,也都个别地指导过求助于他们的人,他们可谓效法了宗徒,在那举世丰收的日子,以特别畅快的心情,从无数谷穗中撷取了一些茁壮的。谁不知道,弟茂德、提多、斐立孟、敖内息摩、圣蒂克拉,以及阿比亚等人,都是圣保禄的有宠儿女,谁不知道,圣玛尔谷和圣女伯尔連两人,也是圣伯多禄的掌上明珠?我还同意巴罗留和贾内略的说法,圣伯多连并非圣伯多禄的亲生女儿,而是他的超性宁馨。此外,耶稣的爱徒若望,不是也曾给一位 名叫艾利达的热心太太,写过一封信吗? 我也承认,予人以个别指导,是一件幸苦的事,可是,它却给人带来安慰,这就好比勤劳的农夫,正当  之秋,虽然手忙脚乩,肩痛腿酸,仍旧觉得心旷神怡,又如从阿拉伯的快活谷中,远出那芬芳的醉人的肉桂。虽然要赿过那荒凉的沙漠,也感到香气扑鼻,力量倍增。据说,猎人入了虎穴,得了虎子,不可整窠带走,必当在路上留它一个,一旦虎娘见了,就不管虎子的大小轻重,马上拖回来。此无他,本性之爱,已减轻了她的负荷,谁若心存慈父之爱,见到一个有志成圣的灵魂,还会嫌她太重,让其徘徊道旁,而不肯如慈母般在搂她怀中吗?不过,要能作到这步,必须具备慈父之爱,回忆宗徒们称呼自己的门徒,不仅叫他们‘孩儿’,甚至更亲切在叫他们‘小孩儿’,这真是一个动人的例子。 亲爱的读者,我写了这本“入德之门”,并不是表示我自己很虔诚,不过,我并非没有虔诚的愿望,而且我很坦白地说:就是凭着这个愿望,我才大胆地指导你。记得,有一位名人曾说过,自己勤学,是求学的好方法,从良师而学,则是更好的方法;因教而学,则是求学最好的方法,这就叫作“教学相长”。圣奥斯定给他心爱的佛洛菱写信说:“给人施恩的职责,竟变成了自己受惠的酬劳。这种经历,我有过不只一次了。”因此,我也要说:教导人的职责,也变成了学习的基础。 话说,亚力山爱上了甘白斯小姐之后,便邀请并世无双的大画家亚贝肋替她画像。亚贝肋在画像的时候,自然聚精会神地凝视她,久而久之,在他心版上也深刻地印上了甘白斯贝的美影,而这美影遂令他神魂颠倒,迷恋不已。亚力山得知此事,心中颇为感动,竟而放弃了前情,让甘白斯贝和那位迷恋的画家结婚。为亚力山写传,的卜利留批评道:“亚力山在这件事上所表现的阔大心胸,绝不是他身经百战的胜利可与伦比”。读者诸君,我因此而心有所感:既然我已忝为主教,照天主的圣意讲,我也当在别人的心版上绘出圣德的肖像,不但绘出普通圣德的面貌,而且要绘出虔诚之德的玉容,这才是天主最喜爱的,这才是他乐意接受的。我之所以这样作,一则是服从天主的命令,二则是勉尽自己的职责。我且殷切地希望,当我在人心版上刻画圣德肖像的时候,我自己的心,也会迷恋着那圣德的丽容。如果天主察觉了我这番热爱虔诚生活的痴情,也会让我跟他虔诚生活永结良缘,而且从他手中获得了金耳环和金臂环。因此,我了期望着,托赖天主无限的良善,在我引领他的羊群畅饮虔诚清泉之时,也能得到他的垂青,把我的灵魂收作他的爱人,在我的耳畔,垂起他圣爱的金科玉律,在我的臂间,绕满那实践他金科玉律的神力,俾能作出许多善功,在我虔诚生活中得以登峰造极。我且谦诚地祝祷,不仅我自己能够如愿以偿,而且,教会的众子女也得如愿以偿。谨将我的著作、我的言行、我的愿望、以及我的思想,完全呈献于教会之前,永远服膺她的裁度。 各位书友要是觉得《入门之德》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的朋友推荐哦!

爱主永不迟

作者:贝思纳

简介:First Published as Pour Dieu, il n’est jamais trop tard Copyright © 1974 Les Editions du Cerf. IT IS NEVER TOO LATE FOR GOD A.M.BESNARD 导 言 “我们如今代基督请你们:与天主和好吧!”(格后5:20)这请求并不包含任何威胁的成分;只是直接邀请人争取幸福。不过,只一次是够的,必须不断地邀请,有力地邀请。为什么,因为第一次听到这样的邀请我们是会相信的。在我们之内似乎有某种比我们自己还要强的干扰。我不是指没有信仰的人们常感受到的那种干扰,因为对于没有信仰的人来说,光是天主的名字就包含一种威胁,或等于一个陷井。我们都充分注意到:宗教一直是一个以恭敬天主为藉口,而把祂 放在一定的距离之外的工具,却不是一种使人更了解天主的方式。这正是耶稣基督为我们打开一种全新的人与天主的关系的原因:他不但路过人与天主分离的界线,而且还消除这界线。 不过,在接受新的关系以前,我们必须相信,根据耶稣基督的,天主比我们自己更接近我们,祂绝不会给我们过分沉重的负担,使我们不能做真正的自己,不能过满全的生活。建立这个信心一直是人与天主交往的一个困难,耶稣基督就是来解决这困难,不过,老实说,是我们自己常增加他的工作的阻力! 相信耶稣基督就是承认他已消除了我们对天主的许多恶 梦似的恐惧;相信他已经解除了所有使人远离天主的误解;相信认识天主给人带来平安、光明和自由。 经验过这心灵改变的人,渴望与人分享他们的经验。他人的悲伤和痛苦,他人被夺去与天主修和的力量与欢怡,都使他们伤心难过。不错,我了解圣保禄的这份请求:“我们如今代基督请求你们:与天主和好吧!”不过,经验证明,一次的请求是不够的。我们必须解释、澄清,甚至修正某些言论的意义,指出新的阅读福音的方式,使我们能生活得更好。 本书是基于以上这个愿望而写的。 各位书友要是觉得《爱主永不迟》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的朋友推荐哦!

[上页][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