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爱兄弟会会宪
简介:1807年12月28日,伯铎•若瑟•崔爱特神父召集了几个年轻人来照顾跟特(Ghent) 医院里的老人。当时,在跟特和当地许多城镇里,穷人、病人和老人等弱体群众都极少受到大家的关爱照顾。崔爱特想改变这种状况,后来他创立了至少四个修会团体。我们所介绍的就是其中的一个——仁爱兄弟会。1807年,人们仍称他们为“圣文生医院兄弟” 。 初期的会士们于1811年发了圣愿。就是1807年的那个很小的修会,逐渐地发展成了一个在全球25个国家都有自己会院的国际性大修会。一粒芥子也能长成参天大树,并结出好的果实。我们邀请您一起来聆听这个今天仍在继续的事迹。
圣思定典规
简介:团体生活的目标和基础
儿童感恩祭指南
简介:1. 教会有特殊的责任,照顾已领受圣洗而未领坚振及圣体,或刚初领圣体的儿童。他们生活所在的社会,难以为他们提供灵性的益处;而许多父母对于在子女领洗时所许诺的责任;培育子女早期信仰生活,也往往不予重视。 2. 礼仪,特别是感恩祭,其本质即含有教育价值,但为儿童而言却未能有效地发挥作用。感恩祭可能是用他们的母语举行,但其中所用的字汇及标记,他们?难以瞭解,这成了教会内儿童信仰教育的问题。 在儿童与成人一起的日常生活中,许多事物都非他们所能瞭解,然而却未因而减低他们对这些事物的兴趣。所以不要强求儿童完全明白礼仪中的每项细节;同样,也不能使经年累月都去参与礼仪的儿童,对礼仪仍一无所知;这样对他们的神修会生成不良影响。现代心理学家证实:儿童早期的宗教经验对个人日后信仰生活的发展影响至大。 3. 教会不能忽视这些儿童,让其自生自灭;因为她的主曾「抱起小孩,祝福他们」(谷十:16)。梵蒂冈第二屈大公会议之《礼仪宪章》指出:礼仪需要适合各种团体的需要。大公会议后不久,特别在一九六七年于罗马举行的全球主教会议中,十分关注儿童参与礼仪的问题。在会议中礼仪宪章运行委员会主席发言强调:毫无疑问,我们可为儿童编制特殊礼典,但在选择读经及简略或减少礼典某部份方面,需严格审核。 4. 一九六九年所颁布的《弥撒总论》,修订罗马弥撒经书,对于举行感恩祭有详细的指示。随后圣礼部应全球各地基督徒不断的要求,开始着手编制一份儿童感恩祭指南,视为《弥撒总论》之补编。更邀请来自各国男女专家,协助这项工作。 5. 如同《弥撒总论》一样,本指南给主教团或个别主教保留:为适应当地的需要而作某些选择的权力。 主教团为当地儿童感恩祭所需,而作的(那些不能包含在一般性指示内的)决定,需要按《礼仪宪章》第四十号,向圣座申请核准推行。 6. 本指南,只适用于仍未步入少年期之儿童。其中并无特别论及弱智或弱能儿童。通常为适应这类儿童的需要,需有较大的弹性;当然,以下一般性的原则也适合这类儿童使用。 7. 本指南第一章(第8至15号)陈述一般基本原则,并讨论各种可用的方法,协助儿童明瞭感恩祭的意义;第二章(第16至19号)简论有儿童参与的成人感恩祭;第三章(第20至54号)广泛地论及有成人参与的儿童感恩祭。
心向上帝的旅程
简介:普罗提诺的经历和所处世界决定了其宗教思想的核心问题是我们的灵魂如何走向上帝以达到灵魂与太一、人与上帝的合一。灵魂本身的神圣性和下降到形体世界及其邪恶为灵魂回归并与上帝合一提供了可能性和必然性。于是,人的灵魂借助德性、美和爱以及辩证法,从形体世界上升到灵魂本体、再到理智世界,最终在一种神秘的迷狂状态中与上帝合一。在理论层面,普罗提诺的神秘主义宗教思想通过奥古斯丁融进了基督教神秘主义,对基督教产生了深刻影响;在现实层面,他启示我们在这个物欲、喧嚣而虚无的时代如何获得灵魂的宁静与和谐,而个体的灵魂和谐也是和谐社会建构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