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典外文献(共10册)

作者:黄春根译

简介:(第一冊)基督教典外文獻是本社與中文大學崇基神學組合作,籌備經年的出版物。它保存了聖經正典以外的重要歷史資料,成書期與正典相若,其中很多資料為新約作者所引用。它幫助讀者深入了解新舊約聖經,明白歷史中希伯來民族及新約教會的處境和想法,其參考價值跟教父及歷代偉人的著作可說有過之而無不及。

每日平安圣言

作者:每日平安圣言

简介:心灵平安之源 ? 圣经中有关来自信德的信心与心灵平安的章节   约伯在受苦时说:“我确知道为我伸冤者还活着,我的辨护人要在地上起立。我的皮肤虽由我身上脱落,但我仍要看见天主。”(约十九25-26) 我的灵魂只安息在天主内,因为我的救援是由祂而来。 我的灵魂,你只安息在天主内,因为我的期望全是由祂而来。 百姓,你们应常向祂表示依靠,该在祂面前吐露你们的心窍: 因为天主确是我们的避难所。(咏六十二2、6、9) 上主富有怜悯和正义, 我们的天主仁爱无比; 上主保护诚朴的人,我若软弱,祂必救助。 我的灵魂,你回到你的安息。(咏一一六5-7) 上主,我的心灵不知骄傲蛮横, 我的眼目不知高视逞能; 伟大惊人的事,我不想干, 超过能力的事,我不想办。 我只愿我的心灵, 得享平静与安宁; 就像断乳的幼儿, 在他母亲的怀抱中, 我愿我的心灵在我内, 与那幼儿相同。(咏一三一1-2) 因为吾主上主,以色列的圣者这样说过:“你们的得救是在于归依和安静,你们的力理是在于宁静和信赖。”(依三十三15) 诚然,我知道我对你们所怀的计划——上主的断语——是和平而不是灾祸的计划,令你们有前途,有希望。(耶二十九11) 上主说:“我要赐给你们一颗新心,在你们五内放上一种新的精神,从你们的肉身内取去铁石的心,给你们换上一颗血肉的心。我要将我的神赐于你们五内。”(厄三十六26-27) 耶稣说:“凡劳苦和负重担的,你们都到我跟前来,我要使你们安息。”(玛十一28) 当风浪颠簸着门徒的船时,耶稣跟他们说:“放心!是我。不必害怕!”(玛十四27) 耶稣跟门徒说:“你们中谁能运用思虑,使自己的寿数增加一寸呢?如果你们连极小的事还做不来,为什么要思虑别的事呢?”(路十二25-26) 耶稣跟门徒说:“我还与你同在的时候,给你们讲论了这些事;但那护慰者,就是父因我的名所要派遣来的圣神,祂必要教训你们一切,也要使你们想起,我对你们所说的一切。我把平安留给你们,我将我的平安赐给你们。我所赐给你们的……你们心理不要烦乱,也不要胆怯。”(若十四25-27) 耶稣跟门徒说:“我跟你们讲了这一切,是要你们在我内得到平安。”(若十六33) 圣保禄写道:“天主的国在于义德、平安以及在圣神内的喜乐。”(罗十四17) 圣保禄写道:“求祂依照祂丰富的光彩,藉着祂的圣神,以大能坚固你们内在的人,并使基督因着你们的信德,住在你们心中,叫你们在爱德上根深蒂固,奠定基础,为使你们能够同众圣徒领悟基督的爱是怎样的广、宽、高、深,并知道基督的爱是远超人所能知的,为叫你们充满天主的一切富裕。”(弗三16-19) 圣保禄写道:“凡事要谦逊、温和、忍耐,在爱德中彼此担待,尽力以和平联系,保持心神的合一。”(弗四2-3) 圣保禄写道:“从前你们原是黑暗,但现在你们在主内却是光明,生活自然要像光明之子一样。”(弗五8) 圣保禄写道:“如果你们在基督内获得了鼓励,爱的鼓励,圣神的交往,哀怜和同情,你们就应彼此意见一致,同气相爱,同心合意,思念同样的事,以满全我的喜乐。”(斐二1-2) 圣保禄写道:“你们在主内应常常喜乐,我再说:你们应当喜乐!你们的宽仁应当叫众人知道:主快来了。你们什么也不要挂虑,只在一切事上,以恳求和祈祷,怀着感谢的心,向天主呈上你们的请求;这样,天主那超乎意想的平安,必要在耶稣基督内固守你们的心思念虑。”(斐四4-7) 圣保禄写道:“你们该如天主所拣选的,所爱的圣者,穿上怜悯的心肠、仁慈、谦卑、良善和含忍;如果又有人对某人有什么怨恨的事,要彼此担待,互相宽恕;就如主怎样宽恕了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宽恕人。在这一切以上,尤该有爱德,因为爱德是全德的联系。还要叫基督的平安,在你们的心中作主;你们所以蒙召存于一个身体内,也是为此,所以你们该有感恩之心。”(哥三12-15) 圣保禄写道:“至于那凡俗的空谈,务要躲避,因为这些空谈,多使人趋于不敬(远离天主)。”(弟后二16) 耶稣的门徒雅各伯写道:“人受诱惑,不可说:‘我为天主所诱惑’,因为天主不会为恶事所诱惑,祂也不诱惑人。”(雅一13) 耶稣的门徒伯多禄写道:“你们虽然没有见过他,却爱慕他;虽然如今你们仍看不见他,还是相信他;并且以不可言传,和充满光荣的喜乐而欢跃。”(伯前一8) 圣伯多禄写道:“他受辱骂,却不还骂;他受虐待,却不报复,只将自己交给那照正义行审判的天主。”(伯前二23) 圣伯多禄写道:“将你们的挂虑都托给祂,因为祂必关照你们。”(伯前五7) 耶稣的门徒若望写道:“孩子们,我们爱,不可以只用言语,也不可以只用口舌,而要用行动和事实。在这一点上我们可以认出,我们是出于真理的,并且在祂面前可以安心;纵然我们的心责备我们,我们还可以安心,因为天主比我们的心大,祂原知道一切。”(若壹三18-20) 圣若望写道:“天主是爱,那存留在爱内的,就存留在天主内,天主也存留在他内。……在爱内没有恐惧,反之,圆满的爱把恐惧驱逐于外,因为恐惧内含着征罚;那恐惧的,在爱内还没有圆满。”(若壹四16b、18)

朝拜圣体

作者:朝拜圣体

简介:《拜圣体录》引言 目录页 下一页   圣教会信德的道理告诉我们,念了成圣体的经,吾主耶稣就隐藏在面饼形内。吾主耶稣这样做是为发显他的无限仁慈,所以用祭台当宝座,黑夜白日在那里隐藏。令人知道他爱人,愿意赏人恩典。圣教会按照他的圣意,就定了圣体瞻礼,行恭迎圣体、供圣体的礼节,叫人恭敬朝拜,感谢爱慕耶稣,为报答他万分之一的恩典。可惜,吾主耶稣从立圣体以来所受的凌辱,不知道有多少。所以他带着难受的样子发显给福女玛加利大……   有一天,福女在拜圣体的时候,看见耶稣发显,胸前露着圣心,在火光中,他的心上围着茨冠,心上边有十字架。向福女说:“我这个心爱人至极,我为爱人没有做不到的事,因为爱人我才隐藏在圣体圣事里。但是世上的人不但不报答我,大半人凌辱我、不恭敬我、冷淡我、轻慢我的圣体。更叫我伤心的有这样一等人,他们既然献于我了,还辜负我……”以后吾主耶稣命了福女要在圣体瞻礼后第八日,作圣心敬礼。不拘什么人恭敬圣心、善领圣体,赔补圣心所受的凌辱,必得许多神恩。   从前先知替我主耶稣说“我喜欢同人居住”,如今吾主耶稣住在堂里,虽然受人许多凌辱,也不肯离开。就是他真喜欢同人居住,若是教友常拜圣体,必定安慰耶稣圣心。吾主耶稣从前命圣女玛大肋纳巴西,每日拜圣体33次,圣女听吾主耶稣的命也不懈怠。请问常拜圣体热心人,他们得的圣宠光照、热爱的心情、灵魂的神乐能说得来吗?耶稣会士,可敬的辣能撒在西济利亚国传教,有德行的名声。他在小的时候,就热爱圣体,他拜圣体总不懈惰。听神功的神父怕他耽误工夫,不能做别的事,就限定他一下钟。他就听命拜了圣体一下钟起来要走,到了堂门还回头望着祭台依依不舍,真是如同小孩子吃大人的奶,大人不让吃,他还舍不了。   圣类思在圣体跟前爱情很大,愿意离了圣体,觉着离不开。会长命他每次拜圣体不过片刻,就该起身。圣人听命,但他爱圣体的心过于的大,愿意起身走也走不了。他就向圣体说:“吾主离开我吧!吾主离开我吧!”他热爱圣体的情,不知道有多大。圣方济各沙勿略在印度国传教的时候,白天讲道理劝化人,给人付洗,不得闲空。到了晚上他就去拜圣体,诉说心中的事,直到天明才止住。圣方济各类日斯也是白日专务救人的灵魂。黑夜恭拜圣体。如是堂门锁了,他就跪在台阶子上,端端正正望拜圣体,虽然遇着刮风下雨他也不理会。五伤方济各圣人不拘有大小事情,必定先到堂里问问耶稣,然后再作,若是有了困难,在圣体前更求保佑。圣文思老是一国的皇上,他亲手割麦子打面饼,采葡萄作成酒,为弥撒里用。有一次下大雪,他黑夜望堂里去拜圣体,有跟随的人在雪里走觉着实在的冷。圣王说:“为什么不按着我的脚印走呢?”跟随的人就按着圣王的脚印走,遂不觉得冷了。因为圣王爱慕圣体的心火很大,传到了他的脚印上。   我们世人真福真宝全在圣体里,所以自古以来的圣人圣女没有不敬爱圣体,没有不指望着圣体得恩典的。圣教会恭敬圣体的礼本来不少,但是除了领圣事以外,最能得耶稣的欢心、最为人有益处的就是拜圣体。我如今劝教友们天天拜圣体,至少一刻工夫。你不用推辞说事情多没有功夫,你若减少无益的来往,不能找不出一刻工夫来。你用这点功夫在圣体前说说你的心事。圣咏上说:“吾主是良善的,你为什么不试试呢?”如今,我也用这句话请教友们试试拜圣体的好处,若是天天拜圣体,心里自然觉着有安慰,灵魂快活,一处很多。所以人在世上拜圣体,到死的时候心里得安慰。人在圣体跟前跪一刻,能超过一天做得各样善功。《圣经》上说:“人求天主的恩典,天主就赏赐”,论理不拘在哪里都能求恩典,但是天主的恩典尤其在圣体里,人若到圣体跟前求恩典,得的恩典必定更多。真福稣松说:“耶稣允人的祈祷,在祭台上允的更多”,这句话真有证验。请问专心立功、修德前进的不是在圣体跟前求来的神力吗?所以你不用怕这怕那,空过日子,你若能善拜圣体,将来有一天你也要献于天主。   我以前在世俗里二十六年的功夫,我拜圣体,虽然不敢说好,但是天主的仁慈看我的小劳苦,赏我脱离了世俗。这件事情我把本不该说,但是我为报圣体的恩情,说出来也没有妨碍。看这本书的人若是在我以先脱离了世俗,全心事主,真是有福的。不但死后有福,活着也有福,因为世界上的福乐,或游玩、或宴饮、或交接朋友,在这里头都有苦,这是我亲自经历知道,也是没有含糊的。拜圣体,同耶稣说话,其快乐真是超过世俗中所有的快乐。   吾主耶稣,你在祭台上常等着我来求你,我把心里的事情,就都给你说说,我求你宽恕我从前的罪恶,求你赏我圣宠,赏我爱德,赏我天堂。我的心能不喜欢吗?   吾主耶稣,因为你爱我,你在祭台上;因为你可怜我,你为我代求圣父;你为救我受尽万般凌辱,人为什么不报答你的爱情呢?人为什么不来拜你的圣体呢?   神领圣体说   神领圣体,按圣多玛斯的的讲论该发两样心情:一是愿意领耶稣的心,而是爱慕耶稣的情。神领圣体的善功最中悦天主的圣意,为灵魂有很大的好处。吾主耶稣发显于贤女保辣玛来斯加时手里拿着两个壶,一个是金的,一个是银的,对她说:“你实领圣体的功劳,我放在金壶里;你神领圣体的功劳,我放在银壶里。”耶稣发显于福女若翰纳各老说:“神领圣体得的效验,同实领得的效验没有大分别。”脱利腾大公会议很推崇神领圣体,也劝教友们常行神领圣体的善功,总不要懈怠。所以,愿意修德行的人该勉励做这个善功。福女亚加大克劳行神领圣体每天200次。圣法伯尔说:“神领身体是实领圣体的好法子”,从此看来,人要爱耶稣,每次拜圣体的至少神领一次。若能三次神领就更好了:一在拜圣体起头,一在拜圣体当中,一在拜圣体末了。若是教友常行不断,得的益处一定很多。福女若翰纳说:“我神领圣体,别人不知不觉,不用守空心斋,也不用劳动神父,愿意领几次就神领几次,我发个爱慕耶稣的心就可以了!”   对联一副   日夜不离专待有人告苦   身灵无靠快来向主乞怜   神领圣体经   至尊贵的耶稣,我信你在圣体圣事内,我爱你在万有之上,我一心盼望你,爱慕你。我现在不能实领圣体,求你神妙的样子降到我心中,我愿意同你结合,如同实领的一样。我的灵魂肉身全献给你。耶稣从今以后,不要许我离开你,阿门。   方济各圣体祷词   我主耶稣,基利斯督,你赏我的灵魂爱你。用你的热火烧热我的心,为了常常爱你。你为爱我受难受死,我也愿意为爱你而牺牲自己。   圣女马大肋纳巴西向耶稣说   天主,你最爱人,人为什么不爱天主?   圣伯多禄甘大辣祈祷   吁!我灵魂的净配,你何时提拔我?你何时拿我的心?   耶稣!你是我爱情的归向,你是我万福之从来。恳求你从天降火灼热我的心,可爱的耶稣你是我的性命,你是我的万有。   吁玛利亚,你是我的仰望。   拜圣体前祝文   我主耶稣,因为你爱人,你才黑夜白日在祭台上,你的仁慈真是无穷。人来朝拜你,你就收下;不来朝拜你,你就叫他。我本来没有什么,我有的不过是罪恶。如今我诚心朝拜你,感谢你的恩典,另外感谢你立了圣体圣事。我也感谢你赏了你的圣母做我们的主保,我叩拜你爱人至极的圣心:一为感谢我领圣体的恩典,二为补你圣体所受的凌辱,三为天下供圣体的地方不恭敬你的过失。   吁!耶稣,我全心爱你,悔恨我得罪了你,定心再不凌辱你。如今我把我的灵魂事物都献给你,我实在爱你,我的心情,我的愿望全献给你。按你的圣意随便安排,我只是恳求你赏我圣宠,爱慕你,遵行你的圣意。到我死时,赏我善终,我把特意恭敬圣体的炼狱灵魂托付给你,也托给圣母。又求你可怜罪人,赏他们回头改过。原我的意愿都合于你的圣意,我仰赖你的圣名,阿门。

通谕《在真理中的爱德》多语版

作者:本笃十六世

简介:《在真理中的爱德》通谕开宗明义说:“耶稣亲自作证的在真理中的爱德”乃是“每个人和全人类真正发展的主要动力”。这道通谕的对象是整个天主教世界和“所有善心人士”。在引言中,教宗提及“爱德是教会社会训导的康庄大道”。然而,由于“有遭误会和脱离生活伦理的危险”,因此使之与真理相配。通谕提醒道:“一个没有真理、只有爱德的基督信仰,很容易被认为是善良情愫的储存库,为社会的和睦共存有用,但只属于边际效用而已”(1-4)。 发展需要真理。教宗说没有真理,“社会行为便要受到私利和权势逻辑的摆布,给社会带来分裂的效应”(5)。本笃十六世着眼在两个“道德行动的指导准则”上,这两个准则来自“在真理中的爱德”的原则:正义与公益。每位基督信徒都蒙召叫,也经由影响城市生命和社会生活的“制度的途径”来行爱德(6-7)。教会强调:“它没有技术性的解决途径可供给”,但它有“真理的使命待完成”,以便营造“一个符合人、符合人性尊严、符合人 圣召的社会”(8-9)。 通谕第一章谈的是保禄六世的人类发展的讯息。教宗提醒说:“缺乏永恒生命的前景,则现世人类的进步必将陷入窒息的境地”。没有天主,发展既可能,也将“失落人性”(10-12)。 通谕写说保禄六世强调:“为建设合乎自由与正义的社会,福音具有不可排除的重要性”(13)。在《人类生命》通谕中,蒙蒂尼教宗“指出生活伦理和社会伦理之间存在的强烈关系”。今日也一样,“教会强调这个关连”(14-15)。教宗解释《人类发展》通谕中圣召的概念。既然“发展产生自超性的召唤”,则“发展乃是圣召”。该通谕又指出:当“发展旨在提升每个人和整个人”,则这样的发展该是“全面的”。又说:“基督信仰不依赖特权或权势地位来关心发展的事”,但“依靠基督”。教宗明显指出:“落后的原因主要不在于物质问题”,更在于意愿、思想、尤其在“在于人际间和民族间缺乏友爱”。又指出:“日愈全球化的社会使我们更接近,却没有使我们成为兄弟”。因此需要动员,好使经济朝向“完全人性的结果发展”(19-20)。 在通谕第二章里面,教宗开始深入谈论当代人类发展的问题。他指出:只是追求利润,“而不想到公益乃最后目标,将导致破坏财富并制造贫穷的危险”。他举出几个变相的发展说:“多少带有投机的金融活动”,“经常只因受到刺激”却处理恶劣的移民潮,还有“地球资源无节制的开采”。面对这些彼此关联的问题,教宗祈求一个“新的人文主义纲要”。他说危机“迫使我们重新规划我们的脚步”(21)。教宗证实,今天的发展乃是“多元中心的”。“世界财富绝对在发展,但差距也增加”,产生新的贫穷。教宗惋惜腐败在富裕和贫穷国家都存在;有时候大型跨国企业不尊重劳工的权利。从另一方面说,“国际援助经常由于”赠与者受惠者 的“不负责任,而偏离了原来的目的”。教宗同时揭发“某些富裕国家借着实行过于严格的知识产权方式,特别是在卫生保健方面,来保护自己的知识”(22)。 教宗提及东西集团对立结束后,先教宗若望保禄二世曾经要求重整全球性的发展方案,但这“仅局部发生而已”。今天对国家公权的角色则有新的评估,冀望公民社会得以参与国家和国际政治。其后,教宗又把注意力集中在富裕国家迁移低价格产品的固定产地,他警告说:“这种进程导致社会安全网的减少,给劳工权利带来严重的危险”。此外,“裁减社会开支,这经常也是国际金融机构促成的,足以使国民无力面对新旧的危险”。从另一方面看,也发现“政府为了经济利益理由经常限制工会的自由”。因此通谕提醒各国执政人士“第一个应该维护并重视的资本是人,完整的人”(23-25)。 通谕接着谈到文化层面的问题,指出互相影响的可能性敞开了对话的新前景,但这也有双重的危险。首先是文化方面兼容并蓄的折衷主义使各种文化“基本上都被视为同等”。反面的危险则是“文化被一视同仁”后,生活风格一律化(26)。通谕于是谈到饥饿的可耻现象。教宗指出缺乏“一个有能力面对紧急局势的经济体制结构”。他祝望发展中的国家在农业生产技术上能找到新的可能,同时进行公正的农业改革(27)。 教宗本笃十六世特别强调尊重生命“不能与各民族的发展脱离关系”。他指出在世界许多地区仍然不断在进行人口控制,“甚至强迫堕胎”。在发达国家散布着“反生育的观念,而且经常设法把这种观念当作文化上的进步来传达给其它国家”。通谕继续说:有“可靠的怀疑指出,有时那些为协助发展所提供的帮助与卫生保健政策牵连在一起”,这些政策强制实行生育控制。那些“与安乐死有关的立法”同样令人担忧。通谕提醒说:“当一个社会开始走向否定和终止生命时,就再也找不到理由和力量为人的真正利益服务”(28)。 另一个与发展有关的问题是宗教自由权利。教宗写说:暴力“抑制真实的发展”,“那些以原教旨为背景的恐怖暴力主义特别使用暴力”。此外,许多国家宣传的无神论“相反各民族发展的需要,窃取了他们的精神和人性资源”(29)。事实上,为能够发展,需要由爱德来协调的各种知识互相为用(30-31)。因此,教宗祝望当前的经济选择能够继续追求人人都有工作的首要目标。他警惕各国避免短视的经济政策,这种“短期、甚至极短期的经济政策”以降低维护劳工权利的水平,来换取“国家在国际上更大的竞争力”。为此,教宗呼吁改正运转不灵的发展模式,这也是地球生态环境健康状况所要求的。这一章以有关全球化的话结束:“没有在真理中的爱德的引导,这个全球性的推动足以造成至今人类尚未见过的灾难的危险和新的分裂”。因此,需要“崭新和有创意的努力”(32-33)。 博爱,经济发展以及平民社会(公民社团)是通谕第三章的主题,它以对捐赠经验的赞扬作为开端,而此经验由于狭隘的效率主义或实用主义眼光常常并不为人所认可。教宗透露,就伦理方面的影响来看,经济自主的信念竟然导致人以破坏性的方式滥用经济手段。发展“如要真的具有人性幅度”,应该“为无偿的原则留出空间”。(34)这一点对市场有特别意义。 “没有团结和互信的内在本质—这是对它的警告—市场无法圆满完成其所有的经济职能。这里再次重申,市场“不能只依靠它自己”,而应“从其它主体汲取道德能量”,而且不应将穷人视为“负担,而应视为一个资源”。市场不应变成强者欺压弱者的地方。它还补充:市场逻辑“在达成公共利益时才完成其目的,这同时而且尤其应该是政治团体的责任”。教宗明确说,市场并非与自然对立。最后,为使人,“他的伦理知识和他的责任感”都被牵涉其中。教宗结论说,当前的危机显示出“社会伦理的传统原则”—透明,诚实和责任感 –“不能被忽略。”同时,他提醒说,市场并不减低国家的责任,市场需要“正确的法律”。他重新引述“百年通谕”,指出“同系统,三主体的必要性”-- 市场,国家和平民社团,并且鼓励“经济文明化”。需要“稳定的经济形式”。市场和政治亟需“向相互给与开放的人”。(35—39) 他注释说,当今的危机也要求企业进行“深刻的变革”。其经营“不能只顾及雇主的利益”,也“应同时为当地团体负起责任”。教宗的话所涉及的是企业经理常常“只按股东们的意愿行事”,他邀请他们要避免“投机性”使用财务资源。(40-41) 本章以对全球化现象的重新评估作结束,它指出全球化不应只是被视为“经济和社会性进程”。“我们不应作全球化的受害者,而应扮演全球化的角色,在爱德和真理的引导下,以理性来推动全球化进程。全球化需要“一个向超性开放的个人主义和团体性的文化导向”,能够纠正“运转不良”。又说,“财富大量重新分配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但“福利的分配不会被自我中心或保护主义的作为所终止。”(42) 在第四章,此通谕将人民,权利与义务,环境的发展作为发挥的主题。本文指出,人们注意到富足社会里“对于剩余物品权利的强调”,然而在某些不发达地区却还缺少食物和净水。“不考虑义务而只强调个人的权利”会导向“疯狂”。确切地说,权利和义务属于伦理的范筹。如果“它的基础只是建立在一伙儿人的决议上”,那么便是“每时每刻都可能改变的”。政府和国际组织不可以忘记“权利的客观性和固有性”,(43)在这议题上,我们进一步探讨“人口增长带来的相关问题”。“视人口的增长为落后的首要肇因”这一观点是“不正确的”,教宗再次强调了人不可将性“仅仅视为享乐和游戏的行为”,也不可以用“强制性的生育计划”这种唯物政策来约束人的性生活,他之后又强调“带有伦理性的负责任地向生命开放是社会和经济的一个宝藏”。又说,政府“受召叫推行以家庭的整体为中心的政策”。 “经济-教宗再次强调-需要伦理以使其正确地运作;并不是任何伦理都可以,而是一个以人为本的伦理”。文章强调说,以人为中心这一原则,必须作为国际间“发展协作”的指导,而且必须要考虑到那些受惠人。“教宗呼吁:国际组织需要对其行政系统的实际有效性作出自我检讨”,“通常是太昂贵了”。又提醒,有时“是因着穷人的名义来维持行政体系昂贵的开销”。因此,建议对收到的捐助进行“全透明”的监督。(45-47) 此章最后的几段是关于环境的。对于有信仰者,大自然是天主的一件礼物,需要有责任地使用。在此情形下,我们注意到了能源的问题。一些国家和组织对于“资源的垄断”,构成了“贫困地区发展的严重阻碍”。因此,国际团体必须“寻找架构上的方法来制约对于不可再生能源的掠夺”。“那些在技术上领先的社团能够而且必须降低对于能源的消耗”,同时必须“推动对于替代能源的研究”。 总的来说,“人们有必要在观念上有所改变,以便采用新的生活方式”。在当今世界上的很多地方,其中一个形式便是“趋于享乐主义和消费主义”。决定性的问题“是社会所持伦理的复杂性”。教宗又提醒说:“如果人不尊重生命及自然死亡的权利”,“人类社会的良心就会失去人类生态的概念”,这也包括环境生态的概念。(48-52) 人类家庭的合作是第五章的重点。在此,本笃十六世强调“人类的发展特别依靠对于四海一家这一观点的认同”。另一方面,又写道,“只有当天主在公众领域内也占有一席之地”,基督宗教才可以为发展作出贡献。如果“拒绝公开宣认其宗教的权利”,那么政治就会“带有一副压迫性和挑衅性的面孔”。他又指出:“因着世俗主义和原教旨主义,使人们失去了”在理性和宗教之间“进行有成效对话的可能性”。这类的违反“对人类的发展构成了一个非常严重的代价”。(53-56) 教宗因此提到了辅从原则,此原则“通过中介性个体的自治”为人提供了帮助。解释说,辅从原则“是专门针对各种过度的社会福利国家专制主义的最有效的良药”并且适于使全球化这一现象更加人性化。本文关注到:国际上的援助,“有时能够把人锁定在一个依赖状态下”,因此不仅包括政府,也常常有民间社会的各个团体的介入。实际上,“往往援助的货品只是将”发展中地区“的商品推向了边缘化的市场”。(57-58)文章又倡导那些富裕的国家尊重所作过的承诺,将国民生产总值的“多数配额分配”在发展上。并祝愿教育事业更大众化,特别是“全人的培育”,因为一旦陷入相对主义,人们就会变得更加贫穷。文章又以性旅游这一罪恶的现象作为例子。“教宗说道:我们很沉痛地指出此类事件之所以发生,常常是伴随着当地政府的支持、客源国家的沉默、以及旅游单位间的勾结”。(59-61) 教宗之后又提到了移民这一“时代”现象。他说:“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独自面对移民问题”。每个移民“都是一个有位格的人”,“他拥有在任何情形下值得所有人尊重的权利”。教宗要求不要将外国劳工视为一件商品并强调了“贫穷和失业的直接联系”。他呼吁所有的人应拥有正当的职业,并邀请那些非政治性的组织对在一些国家中社会权利受损害的工人们多加关注。(62-64) 在金融方面,又重复说,对实有经济造成危害的滥用过后,现在回过头来,成为导向发展的一个工具。又补充说:“金融工作者必须重新发掘指导他们行动的伦理基础”。教宗又要求一个担保弱小个体的“行业规则”。(65-66) 本章的最后一段,教宗指出“重整”联合国及“国际经济金融架构”的“紧迫性”。呼吁“出现一位真正的普世政治权威”,他能“以一贯的方式施行辅助和团结的原则”。又确定说,此权威追求“有效率的权力”。最后以一个呼吁作结尾,呼吁建立“一个国际秩序的高级机构”来管理全球化。(67) 第六章也是最后一章,重心放在人类的发展与科技这个题目上。教宗提醒我们警惕“富于反抗性的自负”,这样的自负以为“人类可以借科技的奇能重新创造”。教宗警告:科技不可拥有“绝对的自由”,他揭示说“全球化的进程有可能想以科技来替代思想意识”。(68-72)与科技发展有关的是社会传播媒体,而媒体的任务是促进“每个人和每个民族的尊严”。(73) 今天科技至上主义和人类伦理责任感在进行文化上的交战,而其首要阵地便是生物科技。教宗解释时附加说“没有信德,理性最终会迷失在自我全能的幻想中。”社会问题变成了“人类学问题”。教宗遗憾胚胎和克隆的研究“是当今文化所推动的”,当今文化 “以为已经揭开了所有的奥秘”。教宗对“一个系统性的优生计划”感到害怕,(74-75)所以他重新强调“发展本身除了物质的成长外,也必须包涵精神上的成长”。最后,教宗呼吁要有一颗“新的心”以便“超越唯物主义对人世间事物的看法”。(76—77) 教宗在通谕结束时强调:发展“需要基督徒举起双手朝向天主祈祷”,需要“爱和宽恕、牺牲自己、接纳他人、正义以及和平”。(78-79)

忏悔录-奥古斯丁

作者:奥古斯丁(奥斯定)

简介: 奥古斯丁是古代基督教主要作家之一,与中世纪的托马斯·阿奎那同为基督教神学的两大师。 奥氏于354年11月13日生于北非的塔加斯特城,即今阿尔及利亚的苏克阿赫拉斯,当时北非已入罗马帝国版图,完全在罗马文化笼罩之下。父名巴特利西乌斯,是本城的一个普通市民,母名莫尼加,是信奉基督教的,奥氏自幼受母氏的熏陶,但没有正式领受洗礼。幼年在本城读书,以后先后至马都拉(即今阿尔及利亚的末达乌路赫)和迦太基攻读文法和雄辩术(当时罗马教育分三级制,启蒙小学是识字和书算,十二至十六岁入文法学校,读文法、诗、文、历史,十六至二十岁入雄辩术学校,读修辞和哲学)。十九岁,开始爱好哲学,由于探索恶的来源问题,因而皈依了摩尼教。毕业后,先在本城执教,后至迦太基任雄辩术教授八年。因不满迦太基的学风,便渡海至罗马,任米兰城雄辩术教授。奥氏在迦太基时,对摩尼教教义已感觉不满,至米兰后,受该城基督教教主安布罗西乌斯的影响,正式脱离了摩尼教,一度醉心于新柏拉图派的著作,对一切怀疑,但在界想上已逐渐和基督教接近。终于经过一次剧烈的思想斗争,于386年秋决定信奉基督教;便辞去教职,预备献身教会。次年在米兰领受了洗礼,启程回乡,至梯伯河口,母亲病逝。因此延迟一年回至非洲。391年,在希波(今阿尔及利亚的彭城Bone)升为神甫。395年该城主教病卒,奥氏便受任为希波主教。从此开始他在教会中的一系列活动,与教内各宗派展开剧烈的论战,成为当时基督教学术界的中心人物。430年汪达人侵入北非,是年8月28日,希波城被围的第三个月,奥氏病逝。 奥氏是古代基督教拉丁教父中著述最多的一人,据奥氏本人提出《修订》的著作,至427年,已有93种,而书札和布道言论尚不在内。他著作中最被传诵的,便是这一本《忏悔录》。 《忏悔录》原名“Confessiones”,古典拉丁文本作“承认、认罪”解,但在教会文学中,转为承认神的伟大,有歌颂的意义。奥氏本来着重后一意义,即叙述一生所蒙天主的恩泽,发出对天主的歌颂;但一般都注重了第一义,因此我国过去都称此书为“忏悔录”,在欧洲则“忏悔录”已成为自传的另一名称。 本书共十三卷,以内容言,可分为两部分,卷一至卷九,是记述他出生至三十三岁母亲病逝的一段历史。卷十至卷十三,即写出作者著述此书时的情况(对于忏悔录的成书年代,据学者考证,应在400年左右,在奥氏升任主教之后,即395或396年,至401年之间)。 第一部分:卷一,歌颂天主后,记述初生至十五岁的事迹。卷二、三,记述他的青年和在迦太基求学时的生活。卷四、五,记述他赴米兰前的教书生涯。卷六、七,记述他思想转变的过程。卷八则记述他一次思想斗争的起因、经过与结果。卷九是他皈依基督教后至母亲病逝一段事迹。 第二部分:卷十是分析他著书时的思想情况。卷十至十三,则诠释《旧约创世纪》第一章,瞻仰天主六日创世的工程,在歌颂天主中结束全书。 奥氏在书中不仅流露出真挚的情感,而且对自己的行动和思想作了非常深刻的分析,文笔细腻生动,别具风格,成为晚期拉丁文学中的代表作,列为古代西方文学名著之一。 在中古时代,欧洲印刷术尚未发明,本书传抄极多,欧洲天主教本笃会隐修院中所藏旧抄本尤为繁夥。1506年始有奥氏全集出版,以后重要的版本有:1576—1577年出版的比利时罗文大学本,1679年法国巴黎出版的本笃会本(后收入米涅辑的《拉丁教父集》和1896年奥地利维也纳出版的《教会拉丁作家丛书》本。至1926年法国拉布利奥勒教授复据维也纳本,参考了十八种第七至十一世纪的古抄本和四种印本校订,出版了合校本,收入《法兰西大学丛书》,成为最完美的本子。现在此书即据此合校本移译的。 译者识 1962年8月28日

多马福音

作者:耶稣的门徒:多马

简介:多马福音》和四福音书的最大分别,在于多马福音除了声称是由耶稣的十二位门徒之一的多马所写以外,全卷书只是记了耶稣的语录,并没有提及他的生平。而且有部份内容是多马福音独有的。根据内容推断,多马福音的最初成书日期约在公元60年,比现时四福音书成书最早的马可福音还要早,语录体的《多马福音》的出现证明了多年来学术界所猜想的早期口传福音Q资料的确实存在。过去曾经有人认为多马福音是是后人所写而假托古人之名的伪经。但是也有不同意见,比如美国乔治城大学的娄世钟先生在《耶稣灵道论语多玛斯福音》一书中指出,这份文件有许多犹太人的口语用法,文字对仗显得比正典福音完整,符合当初犹太人喜好对称性的说话方式,以“天父之国”或“天堂之国”来称呼“天国”可见作者十分熟悉耶稣和犹太人的用语。金陵协和神学院的田童心先生在2003年出版的《神学的觉悟》一书中就认为应当把《多马福音》与诺斯替(灵智派)玄学思想作一个区分,《多马福音》的思想其实具有宝贵的人文主义价值。《拿哈玛地文库》(拿戈玛第经集)的发现革命性地改变了以往对于早期基督教会的研究主要依据教父文献的局面。它有可能唤醒原来四部福音书里那些隐约呈现的人文主义信仰信息,使得福音书里所记的出自耶稣之口的比喻故事中的相当部分释放出了崭新的积极蕴涵。根据孙善玲先生研究,目前学术界已经接受由格言组成的《多马福音》为经典,而其他早期福音书尚未被认可。《多马福音》已经被美国数百位新约圣经学者加盟的“耶稣研究会”列为值得信赖的关涉耶稣信仰的“第五福音”,1996年他们出版了《五福音》(The Five Gospels)。 2006年9月27日,教宗本笃十六对于在《若望(约翰)福音》中耶稣与多默(多马)宗徒互动的言谈有一则分享性的感人评论。教宗并对《多默(多马)福音》和《多默(多马)行传》有正面的提示,他指出“对基督信仰团体的起源,这两份文献是很重要的研究资料”。

[下页]